Thursday, November 11, 2010

雲門《流浪者之歌》觀後感

一拉幕,舞台的左下方出現一名僧人,背景是流瀉的黃金稻米。在我看來,此時的場景如同古代人在瀑布下或練功或靜坐,有種修行的意味。不論如何,我喜歡這個開場,因為墜落的黄金稻米,因為美的像幅畫。

坐在樓上才知道俯視的另一番風景。有條河橫亙舞台中央,舞者以一種幾近停格的慢速前進,像是起程,像是尋找。稻米有時是河水,有時是沙丘,有時又是甘霖,有時是心中的大地;相同的素材,藉由不同的表現方式及時機運用,衍化出千百種的面貌,有趣的是它的變化取決於觀眾的心。

對現代舞還是不甚瞭解,但這次明白了一件事,無論創作者基於何種理念,做出什麼商業或藝術的作品,觀者都不需要勉強自己猜測出創作者的想法,看不出來又如何?看得出來又如何?重點是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,各自獲得了什麼。

我最喜歡最後一段,是一位舞者在沙地上用耙子畫同心圓,頗有瑜珈靜坐的味道,充滿寧靜與沉澱,雖然藝術總監說,它原只是一個recycle的概念,哈!
作家完成一部書,畫者完成一幅畫,或許對創作者來說已經結束;但對觀者而言,卻是一個開始。最後講座的部份也很精釆,有人聯想到五行,有人疑惑舞者為何並非最後謝幕,甚至有觀眾立即將舞碼分析出六大點等等,最妙的是林懷民老師的回答。他說,編舞的時候會想很多事,但有些安排也沒什麼原因,就他喜歡唄!

他認為好的作品是經得起被評析的,大家看完之後有很多想法他很開心,他不拘泥你一定得懂得他的理念。真是一語敲醒夢中人,相較於舞台劇,我對現代舞之嚴苛(非得瞭解作者的意義才算不枉費),也太稀奇了,原本一向以自己意念去解讀作品的。

Ps.托朋友的福,原以為自己短期內不會再去看雲門,剛好看到這一場有三噸半的米加持,太有趣啦!

No comments: